中国卒中杂志 ›› 2025, Vol. 20 ›› Issue (10): 1222-1228.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5.10.003
贺新源1,2,王正辉1,夏俊博1,吴理剑3,张海娜1,王玉昌1,4,贾杰1,5
HE Xinyuan1,2, WANG Zhenghui1, XIA Junbo1, WU Lijian3, ZHANG Haina1, WANG Yuchang1,4, JIA Jie1,5
摘要: 目的 对比康复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与运动想象(motor imagery,MI)疗法对患手处于弛缓性瘫痪期的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
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2023年10月—2024年7月在河南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存在手功能障碍且患手处于弛缓性瘫痪期的卒中患者,按1∶1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BCI组和MI组。BCI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接受基于MI的康复BCI训练,MI组仅接受MI训练,训练频率均为每周6 d,每日1次,每次30 min,持续2周。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周后及干预2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upper extremity,FMA-UE)评估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肩肘、腕手),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估患者的上肢肌张力(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记录可能与康复BCI设备使用相关的不良反应,比较上述指标在干预前后的组内差异及干预后的组间差异。
结果 共纳入患者37例,BCI组18例,MI组19例。干预2周后,两组的FMA-UE评分、FMA-UE肩肘部分评分、FMA-UE腕手部分评分和mBI评分较本组干预前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2周后,BCI组的FMA-UE评分(P=0.006)、FMA-UE腕手部分评分(P<0.001)及mBI评分(P=0.022)均优于M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FMA-UE肩肘部分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在干预1周后及干预2周后的MAS分级方面,两组组内及组间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未报告与康复BCI设备使用相关的不良反应。
结论 康复BCI可改善卒中弛缓性瘫痪期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有效提升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安全性较好。与传统MI训练相比,康复BCI训练在上肢远端功能康复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势。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