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4年 第1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4-04-20
    当期封面目录
    当期封面目录
    2024, 19(4):  0. 
    PDF (24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期缩略语表
    本期缩略语表
    2024, 19(4):  1. 
    PDF (9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脑小血管病的诊治现状及未来探索之路
    王伊龙
    2024, 19(4):  363-374.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4.04.001
    摘要 ( )   PDF (174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一组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主要累及颅内小血管,起病隐匿。CSVD与卒中、认知下降、情感障碍、步态异常及尿便失禁密切相关,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和经济负担。但CSVD的致病机制仍不明确,临床诊断标准不统一,临床诊疗和试验研究面临重大挑战。本文旨在汇总当前CSVD的可能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诊疗研究的进展及局限性,展望CSVD未来可能的临床研究方向。
    专题论坛
    脑小血管病
    王伊龙
    2024, 19(4):  375-375. 
    PDF (14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脑小血管病的神经影像学诊断标准及名词标准化定义——来自中国卒中学会的专家共识
    陈玮琪, 徐佳洁, 陆瑶, 王玲, 曹瑾怡, 陈鸿宾, 郭蕾, 吕琰琛, 汤晗, 王赞, 徐非凡, 颜庭梦, 应云清, 仲伟逸, 周蓉, 陆正齐, 程忻, 王伊龙, 中国卒中学会脑小血管病分会
    2024, 19(4):  376-404.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4.04.002
    摘要 ( )   PDF (582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脑小血管病(small vessel disease,SVD)是一类以脑内小血管受损为主的临床影像综合征,可能会导致卒中、血管性认知障碍、神经心理疾病与其他功能障碍等。自2013年血管性神经病变的影像报告标准(standards for reporting vascular changes on neuroimaging,STRIVE)发布以来,SVD的神经影像学特征得到了初步的分类与标准化。然而,在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中,对SVD影像特征的认识和应用仍存在诸多不一致和不规范之处。随着对SVD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探索与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SVD影像特征和定量标志物被相继发现,为SVD的诊断和评估提供了更为全面且精准的信息。在此基础上,STRIVE-2应运而生,以期能更全面地揭示SVD对脑功能与结构的影响。为了规范中国SVD的神经影像学评估和诊断,本共识将在STRIVE-2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对SVD的神经影像学特征进行深入解读,旨在推动SVD影像学诊断术语的标准化,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进一步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与进步。
    不同神经心理症状与脑小血管病影像学关系的研究进展
    胡琨, 管玲, 王伊龙
    2024, 19(4):  405-413.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4.04.003
    摘要 ( )   PDF (181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由各种病因影响脑内小血管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学综合征,其在国际上尚无统一诊断标准,症状轻微,故临床上主要根据神经影像学表现分为新近皮质下小梗死、假定血管源性腔隙、假定血管源性脑白质高信号、血管周围间隙、脑微出血、脑皮质表面铁沉积和脑萎缩。证据表明,CSVD可能与诸多神经心理学症状相关,然而,神经心理症状与CSVD发生和发展之间的关系目前尚不明确。本文对情感淡漠、疲劳、焦虑、抑郁和心理应激与CSVD影像学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2013—2023年血管周围间隙相关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杨营营, 王伊龙
    2024, 19(4):  414-422.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4.04.004
    摘要 ( )   PDF (579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2013—2023年血管周围间隙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前沿领域。
    方法 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检索2013年1月1日—2023年6月19日血管周围间隙相关英文论著。使用CiteSpace V6.3.R1软件分析文献的发文国家、研究机构、作者的合作网络,参考文献、第一作者、期刊的共被引网络,关键词的共现网络,关键词及参考文献共被引的突现情况;使用VOSviewer 1.6.15软件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 共纳入1549篇文献。2013—2023年的年发文量整体呈增长趋势。美国的发文量最多,其次为中国。发文量位列前3的研究机构分别是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和爱丁堡大学。合作网络分析发现国家间合作相对紧密,国内研究机构与其他研究机构合作较少。爱丁堡大学的Wardlaw Joanna M发文量最多。关键词共现图谱显示前10个高频关键词分别为小血管病、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MRI、脑、Virchow-Robin间隙、阿尔茨海默病、痴呆、风险、卒中和类淋巴系统。关键词聚类分析发现脑小血管病、痴呆、MRI 为当前研究热点,类淋巴系统为新兴的研究方向。关键词突现分析表明弥散成像从2021年至今备受关注。
    结论 近10年血管周围间隙的研究热度逐年攀升。脑小血管病是主要的研究热点,类淋巴系统为新兴的研究方向,前沿领域为弥散张量成像等MRI技术。
    论著
    高原地区卒中后癫痫的临床及预后特征
    次央, 胡亚雄, 王其琪, 连雨晴, 陈玉秀, 周立新, 赵玉华
    2024, 19(4):  423-430.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4.04.005
    摘要 ( )   PDF (206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居民卒中后癫痫(post-stroke epilepsy,PSE)的临床、治疗和预后特征,并分析影响PSE预后的风险因素,为制定高原地区PSE临床诊疗策略提供一定依据。
    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2023年6月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高原地区PSE患者。根据PSE类型分为早发性(卒中后≤7 d)PSE组和迟发性(卒中后>7 d)PSE组,于2023年9月通过电话和门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随访,获取患者的功能预后(mRS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卒中类型分布、卒中严重程度(发病时mRS评分)、实验室检查等基线资料,以及随访功能预后的差异,分析预后不良(随访mRS评分≥3分)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PSE患者89例,占同期住院高原卒中患者的4.2%,患者发病年龄中位数为55(44~69)岁,男性59例(66.3%),藏族87例(97.8%),发病时mRS评分为3(1~4)分。入组患者中早发性PSE组49例(55.1%),迟发性PSE组40例(44.9%)。卒中亚型分布中脑出血所占比例最高,为39.3%(35例)。最常见的癫痫发作类型为全面起源性发作,共69例(77.5%)。36例(40.4%)PSE患者合并癫痫持续状态。影像学检查显示卒中病灶中最常见的为皮质病灶,共48例(53.9%)。治疗方面85例(95.5%)PSE患者接受了抗癫痫药物治疗,其中79例(88.8%)患者接受单药治疗,最常应用的抗癫痫药物是奥卡西平/卡马西平(36例,40.4%)。PSE患者的院内死亡率为10.1%(9例)。随访时间中位数为27(15~40)个月,预后不良患者占56.7%(38/67),死亡率为35.8%(24/67)。与早发性PSE组相比,迟发性PSE组男性比例更高(78.6% vs. 56.6%,P=0.043)且有癫痫家族史比例更高(10.0% vs. 0,P=0.037)。两组间的卒中类型分布(P=0.040)和应用抗癫痫药物类型分布(P=0.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卒中症状严重(发病时mRS评分高)是PSE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691,95%CI 1.245~2.297,P<0.001)。
    结论 PSE在高原地区住院卒中患者中的发生率为4.2%。高原地区PSE患者发病时临床症状重,40.4%的患者合并癫痫持续状态。高原地区PSE患者预后不良,致残率和死亡率高。
    血管样本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烟雾病相关的潜在关键基因
    刘洋, 杨俊华, 吴俊, 王硕
    2024, 19(4):  431-439.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4.04.006
    摘要 ( )   PDF (316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本研究对烟雾病患者血管样本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进行生物信息学鉴定和分析,旨在探讨烟雾病的潜在发病机制。
    方法 本研究以烟雾病和颈内动脉瘤患者大脑血管样本为研究对象。利用R语言线性模型微阵列数据(linear models for microarray data,limma)分析包对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的GSE141025数据集进行分析,该数据集涵盖4例烟雾病患者和4例颈内动脉瘤患者的大脑中动脉和颞浅动脉样本各1个,共计16个样本。选择烟雾病患者的大脑中动脉、颞浅动脉及颈内动脉瘤患者的颞浅动脉共12个样本进行DEGs筛选。通过R语言功能富集分析工具包clusterProfiler,对筛选出的DEGs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并使用网络可视化软件Cytoscape进行蛋白质网络的可视化和枢纽基因筛选。
    结果 本研究在烟雾病患者的大脑中动脉与颞浅动脉样本间鉴定出138个DEGs,包括18个上调基因和120个下调基因。GO富集分析显示,以上DEGs在细胞外基质、受体配体活性和生长因子活性等方面显著富集,可能与烟雾病相关的血管病变和神经保护机制有关。KEGG通路分析提示,DEGs主要在酪氨酸代谢通路中富集。通过PPI网络分析,共筛选出9个枢纽基因,包括骨膜蛋白(periostin,POSTN)、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lpha,PDGFRA)、Thy-1细胞表面抗原(Thy-1 cell surface antigen,THY1)、ⅩⅤ型胶原蛋白α1链(collagen type ⅩⅤ alpha 1 chain,COL15A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7(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7,FGF7)、光蛋白聚糖(lumican,LUM)、层粘连蛋白α2亚基(laminin subunit alpha 2,LAMA2)和RELN(reelin)。此外,上调基因delta样典型Notch配体4(delta like canonical Notch ligand 4,DLL4)在本研究中首次被发现可能在烟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或与烟雾病的病理性血管生成有关。
    结论 细胞外基质、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失调等可能参与烟雾病的发病过程。DEGs分析筛选出的枢纽基因(POSTN、BDNF、PDGFRA、THY1、COL15A1、FGF7、LUM、LAMA2、RELN)以及DLL4可能在烟雾病的病理形成过程中发挥作用。
    指南与共识
    中国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脂长期管理科学声明
    中国卒中学会医疗质量管理与促进分会, 《中国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脂长期管理科学声明》编写组
    2024, 19(4):  440-451.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4.04.007
    摘要 ( )   PDF (196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及TIA疾病负担沉重。LDL-C水平升高是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评估患者LDL-C不达标的原因,制订进一步治疗策略、监测频率以提高达标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为加强医务工作者对IS及TIA疾病长期管理及监测的认识,规范长期血脂管理临床实践,中国卒中学会医疗质量管理与促进分会组织相关脑血管病临床医学专家,基于循证证据和临床实践、经多轮专家意见收集和研讨,拟定本科学声明。本科学声明对IS及TIA患者长期血脂管理、长期血脂监测及重点患者血脂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提升IS及TIA患者的长期血脂管理临床规范提供参考。
    病例讨论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患者大脑中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1例并文献复习
    刘昱君, 刘雷媛, 徐炳东, 韩建邦, 杨冰, 丁燕, 杨英, 孟珩, 张玉生
    2024, 19(4):  452-458.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4.04.008
    摘要 ( )   PDF (379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是NOTCH3基因突变所致的遗传性脑小血管病,主要病变血管为颅内小动脉,累及大脑皮质和颅内大/中动脉的报道较罕见,目前缺乏特效治疗方法。本文报道1例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成功接受血管内治疗的CADASIL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旨在引起临床医师对CADASIL可累及大脑皮质和颅内大/中动脉的重视。
    综述
    再灌注治疗的神经影像学评估
    郝曼均, 王利圆, 熊云云
    2024, 19(4):  459-467.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4.04.009
    摘要 ( )   PDF (208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以缺血半暗带为靶点的再灌注治疗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首选治疗措施。缺血半暗带的神经影像学评估方法不断更新,为组织窗指导再灌注治疗提供了更多依据。本文对缺血半暗带理论50年来的重要进展进行梳理,重点综述了现有的缺血半暗带神经影像学评估方法(如目前被广泛使用的缺血低灌注-梗死核心或临床症状-梗死核心错配、新兴的多时相CTA及ASL等),并对目前市场上5款主流影像自动后处理软件进行对比,以期为临床再灌注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FGF23-Klotho内分泌轴对脑血管及卒中的影响综述
    宋晓, 卢克良, 吴春艳
    2024, 19(4):  468-473.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4.04.010
    摘要 ( )   PDF (162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Klotho内分泌轴参与磷酸盐代谢,研究提示该内分泌轴与卒中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FGF23、Klotho水平均与卒中的发病及预后有关。FGF23-Klotho内分泌轴参与调节血管壁炎症反应,并可能参与高血压、胰岛素抵抗、脂代谢及肥胖等卒中危险因素的病理过程。本文介绍FGF23-Klotho内分泌轴对卒中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和预防卒中带来新的思路。
    卒中医疗质量管理专栏
    现状、挑战和展望:中国卒中急救地图
    曹黎明, 廖雨琦, 池枫, 任力杰
    2024, 19(4):  474-480.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4.04.011
    摘要 ( )   PDF (181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卒中是中国居民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给社会带来了极重的负担。面对这一严峻的卒中救治形势,卒中急救地图应运而生。卒中急救地图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整合医疗资源,构建了涵盖急救、转运、治疗到康复全流程的卒中救治网络,可较为显著地提升卒中的急救效率并改善患者预后。作为创新技术平台,卒中急救地图在提升卒中急救效率和治疗效果方面至关重要。目前,中国卒中急救地图取得初步成效,且发展态势良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一些重要挑战。为了更好地发挥地图的作用,未来的研究应着眼于如何完善这一平台,加强推广,提升应用效果,才能更好地应对我国严峻的卒中救治形势,减轻卒中为社会带来的沉重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