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1年 第16卷 第09期    刊出日期:2021-09-20
    当期封面目录
    当期封面目录
    2021, 16(09):  1-4. 
    PDF (102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期缩略语表
    本期缩略语表
    2021, 16(09):  111-111. 
    PDF (8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穿支动脉闭塞性脑梗死亟待解决的问题
    杜万良
    2021, 16(09):  873-875.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1.09.001
    PDF (145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编者按
    穿支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杜万良
    2021, 16(09):  876-876. 
    PDF (14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论坛
    脑穿支动脉病变梗死类型和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王一轻, 刘平国, 沈佳慧, 蔡增林
    2021, 16(09):  877-882.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1.09.002
    摘要 ( )   PDF (159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及后循环血管的穿支动脉,如豆纹动脉、脉络膜前动脉(anterior choroidal artery,AChA)和髓质动脉等,阻塞会导致脑深部缺血性病变。不同穿支动脉梗死类型不 同:豆纹动脉供血区域的梗死类型为腔隙性梗死、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型梗死和纹状体内囊梗死; AChA病变可导致AChA综合征;髓质分支梗死会导致半卵圆中心、放射冠部位的边界区梗死。7T二维 相位对比MRI、三维时间飞跃法MRA和三维快速自旋回波T1WI序列等神经影像学新技术有助于确定穿 支动脉早期病变,并可早期发现疾病的发生发展。
    双侧内囊后肢梗死1例报告
    伍楚君, 米东华, 丁则昱, 杜万良
    2021, 16(09):  883-885.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1.09.003
    PDF (20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2010-2020年中国和美国缺血性卒中研究态势分析
    阮轶磊, 余苹, 张琳
    2021, 16(09):  886-894.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1.09.004
    摘要 ( )   PDF (202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2010-2020年中国和美国发表的缺血性卒中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展示中国和美国在该 疾病领域主要研究力量、优秀学者,对比中国和美国缺血性卒中研究热点,为后续该领域的研究提供 思路和借鉴。 方法 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以“ischemic stroke”为主题检索词,检索2010-2020年 中国、美国发表的英文文献,采用文献计量法对发文类型、机构、期刊进行分析。选择研究论著,采 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和美国在该领域的研究特征进行聚类分析。采用被引频次、突现值、中介中心 性及Sigma 4项文献评价指标对发表文章的参考文献进行被引分析,对主要研究力量、研究热点等 进行讨论。 结果 2010-2020年中国学者在缺血性卒中领域发文量逐年增长,共发表SCI文章13 109篇,美国学 者发文量波动增长,共发表21 706篇;中国学者文章刊载量前10位的出版物中位数期刊位于Q2分区, 影响因子为2.815,美国学者文章刊载量前10位的出版物中位数期刊位于Q1分区,影响因子为5.282; 中国主要研究机构为首都医科大学,美国为哈佛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系统;聚类分析显示,中美两国学 者共同最关注的研究主题有心房颤动、神经炎症和血栓切除术,另外,中国学者还关注急性缺血性卒 中、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因子1、轻度卒中、神经保护、同型半胱氨酸、死亡率和抑郁情绪等,美国学者 还关注溶栓、颈动脉内膜切除手术、灌注、远程医疗及卒中分类等,以上研究主题均可成为后续关注 的研究热点。 结论 目前美国学者研究成果的影响力较大,我国学者需深化与国际主要研究机构的合作。中、美 两国学者关注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血栓切除术、神经炎症、心房颤动三个研究主题。
    基于机器学习的缺血性卒中功能预后预测模型研究
    上官艺, 王孟, 王春娟, 谷鸿秋, 赵性泉, 王伊龙, 王拥军, 李子孝
    2021, 16(09):  895-900.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1.09.005
    摘要 ( )   PDF (203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基于机器学习的缺血性卒中功能预后预测模型,为患者分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中国国家卒中登记Ⅱ(China National Stoke Registry Ⅱ,CNSRⅡ)数据库中发病7 d内的缺 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方法筛选候选预测因子,机器学习采用Boruta 算法筛选特征。使用logistic回归和CatBoost、XGBoost、LightGBM三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功能预后预测 模型,并比较这四种预测模型对缺血性卒中患者3个月功能预后(mRS>2分为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4 885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平均年龄64.34±11.71岁,其中男性占63.96% (9521/14 885)。患者按8∶2随机分为训练集(11 908例)和测试集(2977例),两组3个月功能预后 不良率分别为17.36%和17.06%(P =0.704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 1.05,95%CI 1.04~1.05, P <0.0001)、男性(OR 0.77,95%CI 0.69~0.86,P <0.0001)、糖尿病(OR 1.16,95%CI 1.00~1.35, P = 0.0497)、脑血管病史(O R 1.53,95%C I 1.37~1.70,P <0.0001)、合并肺炎(O R 2.4 5, 95%CI 2.03~2.95,P <0.0001)、入院时NIHSS评分(OR 1.14,95%CI 1.13~1.15,P <0.0001)、发病前 mRS(OR 3.11,95%CI 2.67~3.63,P <0.0001)、LDL-C(OR 1.07,95%CI 1.02~1.12,P =0.0057)、空腹 血糖(OR 1.03,95%CI 1.01~1.06,P =0.0072)和白细胞计数(OR 1.07,95%CI 1.05~1.09,P <0.0001) 可作为预测模型的预测因子。logistic回归、CatBoost、XGBoost、LightGBM预测模型预测缺血性卒中功 能预后的AUC分别为0.815(0.801~0.829)、0.828(0.814~0.841)、0.826(0.812~0.839)和0.822 (0.808~0.836)。CatBoost(P =0.0023)和XGBoost(P =0.0182)建立的预测模型预测效果均优于传统 logistic回归模型。 结论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的缺血性卒中功能预后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大面积梗死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张雪蕾, 缪中荣, 刘威
    2021, 16(09):  901-908.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1.09.006
    摘要 ( )   PDF (201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低ASPECTS评分的大面积梗死患者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探讨预后的影响 因素。 方法 从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关键技术及急救流程改进研究-前瞻性、多中心、登记研究 (endovascular treatment key technique and emergency work flow improve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ANGEL-ACT)中筛选接受血管内治疗,且ASPECTS/后循环ASPECTS(post-circulation ASPECTS,pc- ASPECTS)<6分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有效性终点为术后90 d预后良好 (mRS 0~3分),安全性终点包括术后24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 和术后90 d全因死亡。 结果 共纳入121例患者,其中男性89例(73.55%),中位年龄62.0(54.0~72.0)岁,失访6例,纳 入统计分析的共115例患者。术后90 d预后良好53例(46.09%),基线低NIHSS(OR 0.908,95%CI 0.841~0.980,P =0.0130)和闭塞血管再通成功(OR 13.676,95%CI 1.396~134.004,P =0.0247)是术 后90 d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子。术后24 h内发生sICH 21例(18.26%),穿刺至再通时间长(OR 1.009, 95%CI 1.002~1.017,P =0.0163)和病变血管合并串联狭窄(OR 4.202,95%CI 1.457~12.119,P =0.0079) 是术后24 h内sICH的独立预测因子。术后90 d全因死亡23例(20.00%),基线高NIHSS(OR 1.089, 95%CI 1.014~1.170,P =0.0186)和术后24 h内sICH(OR 4.688,95%CI 1.382~15.898,P =0.0132)是术 后90 d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结论 大面积梗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虽然风险较高,但术前严格地筛选低 NIHSS患者,术中尽量获得闭塞血管再通成功能够使患者获益。
    神经内科急诊室急性头晕/眩晕临床特征及病因分析
    姜睿璇, 吕肖玉, 曹振汤, 朱翠婷, 鞠奕, 赵性泉
    2021, 16(09):  909-914.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1.09.007
    摘要 ( )   PDF (202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急诊室就诊的急性头晕/眩晕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因分布,比较前庭中枢性和前庭周围 性疾病所致头晕/眩晕的临床特点差异,以更有效地区别急性头晕/眩晕的前庭中枢性和周围性病因。 方法 前瞻性连续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神经内科急诊以急性头晕/眩晕为主诉就诊患者,记 录基线人口学信息、现病史和既往史、神经系统查体和前庭功能床旁查体,并随访影像学信息、前庭 功能检查和最终诊断等。根据患者病因,将患者分组为前庭中枢性(central vestibular system,CVS)和 前庭周围性(peripheral vestibular system,PVS)疾病组,比较不同组别的人口学信息和临床特点等。 结果 最终共纳入660例急性头晕/眩晕患者。男性多于女性,50~69岁为高发年龄,春季和冬季为 高发季节。按病因分组,CVS组共422例,PVS组共238例。CVS组男性(70.1% vs 42.4%,P<0.001)、吸烟 (30.3% vs 9.2%,P<0.001)、饮酒(27.3% vs 5.5%,P<0.001)比例,既往高血压(59.7% vs 42.9%, P<0.001)、脂代谢紊乱(18.5% vs 12.2%,P =0.035)、脑血管病(20.9% vs 10.9%,P =0.001)、周围 血管病(7.3% vs 1.3%,P =0.001)和心血管病史(5.5% vs 0.8%,P =0.003)发生率高于PVS组。PVS组的 平均年龄(60.19±12.77岁 vs 57.44±12.73岁,P =0.008)、既往有内耳疾病(5.9% vs 0.5%,P<0.001) 的比例高于CVS组。病因诊断方面,CVS组最终诊断后循环梗死256例(60.7%),脑出血87例(20.6%), 蛛网膜下腔出血34例(8.1%),前庭性偏头痛13例(3.1%),TIA 13例(3.1%),海绵状血管瘤9例 (2.1%),肿瘤8例(1.9%),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1例(0.2%)和多发性硬化1例(0.2%);PVS组中良性阵 发性位置性眩晕121例(50.8%),梅尼埃病38例(16.0%),前庭神经炎14例(5.9%),突发性聋伴眩晕 3例(1.3%),不确定病因为62例(26.1%,排除中枢性病因)。 结论 神经内科急诊室表现为急性头晕/眩晕患者中,最常见的前庭周围性疾病为良性阵发性位置 性眩晕,最常见的前庭中枢性疾病为后循环梗死,前庭中枢性疾病患者更可能合并有血管危险因素 如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吸烟、饮酒等。
    基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的卵圆孔未闭形态与隐源性卒中的关系研究
    岳庆雄, 刘佳, 周瑜, 余雪慧, 沙雨佳, 王涛, 李世军
    2021, 16(09):  915-920.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1.09.008
    摘要 ( )   PDF (215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 s e so p h ageal e ch o card iograp hy,TEE)检查评估隐源性卒中 (cryptogenic stroke,CS)患者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的形态学特征,探讨PFO形态与 CS发生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3月-2020年1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行PFO封堵治疗的患 者95例,其中CS患者52例(CS组),偏头痛患者43例(偏头痛组)。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TEE检查,静 息状态测量PFO宽度、PFO通道长度,评估PFO合并房间隔膨出瘤、永存下腔静脉瓣情况,Valsalva状态 测量PFO宽度,根据TCD发泡实验(contrast-enhanced transcranial Doppler,c-TCD)判断PFO右向左分流量, 以c-TCD双侧微泡栓子信号成帘状或淋浴型为大量右向左分流。比较CS和偏头痛患者PFO上述指标的 差异。 结果 CS组静息状态PFO宽度[1.6(1.1~2.0)mm]与偏头痛组[1.6(0.9~2.0)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Valsalva状态PFO宽度(2.18±0.64 mm)大于偏头痛组(1.84±0.82 mm)(P =0.026)。CS组静息状 态PFO通道长度(9.63±4.42 mm)与偏头痛组(10.15±4.06 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FO合并房 间隔膨出瘤患者比例(44.2%)高于偏头痛组(20.9%)(P =0.017),PFO合并永存下腔静脉瓣患者比 例(36.5%)高于偏头痛组(16.3%)(P =0.027)。CS组c-TCD大量右向左分流患者比例(90.4%)与偏 头痛组(7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alsalva状态PFO宽度(OR 2.261, 95%CI 1.191~4.291,P =0.013)是CS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 结论 Valsalva状态PFO宽度与CS发生有关,Valsalva状态PFO宽度是识别CS的有效参数。
    脑白质高信号患者认知障碍与海马亚区萎缩的相关性研究
    朱立文, 黄丽丽, 徐运
    2021, 16(09):  921-929.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1.09.009
    摘要 ( )   PDF (215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WMH)患者海马亚区的萎缩情况及其与认知 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南京鼓楼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WMH患者,将同期门诊招募的健 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所有受试者接受头颅MRI检查及认知功能检查,根据MMSE和MoCA评分将 WMH患者分成无认知障碍组及认知障碍组。利用FreeSurfer 6.0软件进行海马亚区的分割,计算双侧 海马尾、下托、CA1、海马裂、前下托、旁下托、分子层、齿状回、CA3、CA4、海马伞及海马杏仁核过渡区 的亚区体积,同时计算脑室周围、深部及总WMH体积。比较对照组、WMH认知障碍组和WMH无认知障 碍组之间总海马体积及各海马亚区体积的差异。在WMH患者中分析萎缩的海马亚区与WMH体积的相 关性,在WMH伴认知障碍组中分析海马亚区体积与各个认知域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结果 共纳入对照组85例,WMH无认知障碍组79例及WMH认知障碍患者89例。与对照组相比,WMH 无认知障碍组患者右侧齿状回(P =0.006)、CA3(P =0.006)和CA4(P =0.020)海马亚区出现萎缩,而 WMH认知功能障碍组则表现为右侧下托(P =0.022)、分子层(P =0.003)、齿状回(P =0.001)、CA3 (P =0.039)、CA4(P =0.003)及双侧海马伞亚区(左侧P =0.004,右侧P =0.020)体积降低。在WMH患者 中,右侧齿状回体积与总WMH体积(r =-0.134,P =0.035)及室周WMH体积(r =-0.128,P =0.045)呈负 相关,右侧CA3体积同样与总WMH(r =-0.149,P =0.020)及室周WMH(r =-0.139,P =0.029)呈负相关。 此外,在WMH伴认知障碍组中,总体认知功能(r =0.315,P =0.004)及语言功能(r =0.318,P =0.006) 均与右侧下托体积呈正相关;执行功能则与右侧分子层(r =0.300,P =0.006)、齿状回(r =0.333, P =0.002)和CA4(r =0.323,P =0.003)的体积呈正相关。 结论 WMH患者表现为非对称性海马萎缩模式,以右侧海马萎缩为主。右侧分子层、齿状回及CA4区 亚区影响WMH患者执行功能而右侧下托的萎缩则影响总体认知和语言功能。
    卒中急性期NIHSS评分与卒中后抑郁相关性的meta分析
    任大为, 赵子珺, 果海姣, 杨保林, 陈旭, 付景娜, 赵亚争, 刘文丽, 刘佩云, 卫景沛
    2021, 16(09):  930-939.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1.09.010
    摘要 ( )   PDF (219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利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卒中急性期NIHSS评分与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发生 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PSD提供证据。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维普数据库,搜集建库至2019年10 月有关PSD与神经功能评分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 献、提取有效数据资料,并根据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进行质量评估。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 对各研究中的原始数据进行统计,根据纳入研究的异质性检验结果选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 模型进行合并效应量分析。 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共计3050例研究对象,其中PSD组1157例,非PSD组1893例。整体meta分析 结果显示:PSD组NIHSS评分高于非P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 0.92,95%CI 0.48~1.37,P<0.01)。 亚组分析结果显示:①以地域分组,在中国人群中,PSD组NI HSS评分高于非P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MD 0.81,95%CI 0.36~1.27,P<0.01);②以卒中是否首发分组,首发卒中人群中,PSD组NIHSS评 分高于非P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 1.24,95%CI 0.82~1.67,P<0.01),再发卒中两组间NIHS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 -0.25,95%CI -1.53~1.03,P =0.70);③以卒中类型分组,缺血性卒中 PSD组NIHSS评分高于非P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 0.83,95%CI 0.38~1.29,P<0.01);④以PSD 诊断时间分组,卒中1个月内诊断PSD的研究中,两组间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 0.64,95%CI 0.01~1.28,P =0.05),卒中1个月以上诊断PSD的研究中,PSD组NIHSS评分高于非PSD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MD 1.29,95%CI 0.78~1.81,P<0.01);⑤根据NIHSS评估时间分组,在卒中后2周内进行 NIHSS测评的研究中,PSD组NIHSS评分高于非P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 1.01,95%CI 0.62~1.41, P<0.01),在卒中后3~4周进行NIHSS测评的研究中,两组间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 1.00, 95%CI -0.96~2.96,P =0.32)。 结论 卒中急性期NIHSS评分与PSD的发生显著相关,NIHSS评分是影响PSD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特 别是在中国人群、首发卒中、缺血性卒中、卒中1个月后PSD及卒中发病2周内评估NIHSS的患者人群中。
    锁骨下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可行性分析
    孙勇, 杨波, 康开江, 高峰, 莫大鹏, 缪中荣, 马宁
    2021, 16(09):  940-945.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1.09.011
    摘要 ( )   PDF (196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慢性锁骨下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与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收治的慢性 锁骨下动脉完全闭塞且存在病变侧上肢远端肢体乏力等缺血症状或明确诊断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 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管内治疗慢性锁骨下动脉闭塞的血管再 通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30 d内缺血性卒中、心肌梗死和血管性死亡)及术后血管再狭窄等指标。 根据血管内治疗后闭塞的锁骨下动脉开通结果分为成功再通组及再通失败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 和临床特点。根据成功再通组患者所用支架类型分为自膨式支架组和球扩式支架组,比较两组术后 血管残余狭窄率的差异。对成功再通的患者进行随访,根据是否出现术后血管再狭窄分为术后再狭窄 组和无术后再狭窄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特点。 结果 共纳入106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男性87例(82.1%),女性19例(17.9%),中位年龄61.0 (56.8~67.0)岁。有91例(85.9%)血管成功再通,15例(14.2%)血管再通失败,成功再通组及再 通失败组的人口学信息、既往史、发病到治疗时间等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无 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成功再通组35例(38.5%)采用自膨式支架,56例(61.5%)患者采用球扩式 支架,自膨式支架组和球扩式支架组术后中位残余狭窄率分别为10.0%(10.0%~16.3%)和10.0% (5.0%~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成功再通组中有85例(93.4%)完成术后3个月到1年的随访并进 行了CTA或DSA检查,随访中位时间为13.0(6.0~15.0)个月,术后再狭窄5例(5.9%),无术后再狭窄 80例(94.1%),术后再狭窄组较无术后再狭窄组的中位年龄更高(64.0岁 vs 59.5岁,P =0.027)。 结论 血管内再通治疗是治疗慢性锁骨下动脉闭塞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指南与共识
    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中国专家共识2021
    北京神经科学学会血管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 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 卒中中国专家共识组
    2021, 16(09):  946-953.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1.09.012
    PDF (195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卒中相关前庭症状
    李佳树, 王琰, 李菁晶, 李娜, 方瑞乐, 熊云云, 刘改芬, 赵性泉, 鞠奕
    2021, 16(09):  954-959.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1.09.013
    摘要 ( )   PDF (166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头晕和眩晕等前庭症状是社区人群和急诊科患者就诊的常见主诉,卒中是引起前庭症状 的重要原因,而前庭症状的持续存在可能延缓或加重卒中患者其他功能的恢复。此外,患者既往长 期存在的或卒中前新发的前庭症状可能影响患者卒中后的神经功能恢复。目前卒中相关前庭症状的 临床特点、演变形式和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明了,患者的预后,尤其是卒中后持续存在的前庭症状与情 绪情感障碍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首次提出“卒中相关前庭症状”这一概念,围绕卒中事件 发生前、中、后三个时期,对其临床特点、演变规律和相应的辅助检查方法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 综述。
    卵圆孔未闭相关性卒中的诊治研究进展
    王泽祎, 杨亭亭, 刘广志
    2021, 16(09):  960-966.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1.09.014
    摘要 ( )   PDF (162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卵圆孔未闭(patent f oramen o vale,PFO)与卒中发病有明显的关联。应利用卒中高风险 PFO解剖学特征、卒中影像特征及反常栓塞风险量表等,经多科综合评估,选择患者最适合的治疗方 案。多数现有研究及指南支持对于卒中高风险PFO患者,首选PFO封堵术加术后长期抗血小板治疗;单 独抗凝治疗与单独抗血小板治疗在预防卒中复发上同效。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罗倩, 彭思佳, 王笑瑗, 唐宇凤, 吴云成
    2021, 16(09):  967-970.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1.09.015
    摘要 ( )   PDF (164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VaP)是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继发性帕金森综 合征,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有类似的临床特点,临床表现以下半身运动障碍为主,常 伴有锥体束征、假性延髓麻痹、痴呆、失禁等。为进一步认识VaP,本文就其临床特征、神经影像学 进展进行综述。VaP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上缺乏确切的诊断标准,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 研究,以更好地诊治VaP。
    教学园地
    脑血管病方向博士“申请-考核”制招生资格审查评分细则探索及实践研究
    杜鑫, 霍墨菲, 任依
    2021, 16(09):  971-974.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1.09.016
    摘要 ( )   PDF (192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脑血管病方向博士“申请-考核”制招生资格审核评分细则,促进博士研究生招生的公 平和高效。 方法 制定博士“申请-考核”制招生流程,编制包括材料基础得分、学术表现和科研潜力得分、个 人特质得分三个项目的“申请-考核”制招生资格审查评分细则。对2021年报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 京天坛医院脑血管病专业博士的学生材料进行审核和评分。 结果 2021年共58人报考北京天坛医院脑血管病专业博士,全部提交了合格的报考材料。根据 评分细则对材料进行评分,结果显示申报者的基础得分均较高,平均为9.55±0.82分;学术表现 和科研潜力得分差异较大,最高116.84分,最低0分,中位得分为5(0~20)分;个人特质得分平均 4.93±3.36分。 结论 “申请-考核”制招生资格审查评分细则可操作性强,较好地反映了脑血管病方向博士研究 生申报者的基本情况、学术和科研水平以及个人特质。
    管理园地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在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栓治疗中的应用
    林琳, 刘盾, 孟庆伟, 李爽, 王韬
    2021, 16(09):  975-978.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1.09.017
    摘要 ( )   PDF (184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医院信息化程度的加深,医院数据呈现指数级增加。对于医疗数据的利用与挖掘已 成为临床与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作为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与临床数据的成熟人工 智能产品,除了能够为医师提供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优质诊疗方案,同时还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 时触发预警信息。本文旨在改进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使其能够在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 栓治疗中具备预警不当处置及不合理用药等情况的功能,进而提升此类患者的诊治质量与结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