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1年 第16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1-10-20
    当期封面目录
    当期封面目录
    2021, 16(10):  1-4. 
    PDF (39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高危非急性颈内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的研究进展
    钟曦, 莫大鹏
    2021, 16(10):  979-981.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1.10.001
    PDF (147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编者按
    非急性颈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
    莫大鹏
    2021, 16(10):  982-982. 
    PDF (14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论坛
    非急性颈动脉闭塞介入治疗术前影像评估:多模式CT和管壁MRI
    陈红兵
    2021, 16(10):  983-989.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1.10.002
    PDF (86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性颈内动脉长节段闭塞残端形态与原位开通效果研究
    蔡栋阳, 杨博文, 赵同源, 许岗勤, 薛绛宇, 李天晓
    2021, 16(10):  990-995.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1.10.003
    摘要 ( )   PDF (220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根据颈内动脉残端形态预估慢性颈内动脉长节段闭塞原位开通的效果。 方法 回顾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2015年3月-2018年10月完成的连续慢性颈内动脉长节段闭 塞原位开通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一般资料、术前术中影像资料、随访资料,根据术前DSA颈内动脉 闭塞近端残端形态将患者分为有残端组(有明显锥形残端)、无残端组(无残端、线样残端、浅钝残 端),比较两组的开通技术成功率(颈内动脉正向血流恢复)、围手术期并发症(所有神经系统并发 症和严重的非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影像随访结果(再闭塞率)。 结果 共纳入48例患者,其中有残端组22例、无残端组26例。总体开通技术成功率为85.4%(41/48), 有残端组为72.7%(16/22),低于无残端组的96.2%(25/26)(P =0.022);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8.3% (4/48),有残端组为13.6%(3/22),无残端组为3.8%(1/2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21)。共 25例采取复合手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方式开通,其中,有残端组11例,颈动 脉切开后所有病例管腔内以血栓为主;无残端组14例,颈动脉切开后13例(92.9%)管腔内以斑块为 主。再通成功的41例患者均进行了彩超、CTA或DSA复查,中位随访时间6(4~10)个月,再闭塞5例(5/41, 12.2%),有残端组再闭塞率[25.0%(4/16)]明显高于无残端组[4.0%(1/25)](P =0.045)。 结论 有明显锥形残端者颈内动脉闭塞起始段管腔内可能是以血栓为主,无残端、线样残端、浅 钝残端的病例管腔内可能是以斑块为主,前者开通成功率低、预期手术风险及再闭塞率相对较高。
    论著
    轻型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与脑动态功能连接状态改变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肖瑞珠, 左丽君, 周怡君, 陈姚静, 刘艳亭, 刘涛
    2021, 16(10):  996-1005.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1.10.004
    摘要 ( )   PDF (283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轻型缺血性卒中后有认知障碍(cognitive impairment,CI)患者和无认知障碍(no cognitive impairment,NCI)患者脑动态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状态的变化。 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1日-2016年5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就诊的 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和多模态MRI检查,分为CI 组(15例)和NCI组(11例),同时招募年龄、性别均匹配的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组 (29例)。基于静息态功能头颅MRI影像,利用动态功能网络连接方法构建一系列随时间变化的FC网络, 然后通过聚类方法划分为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动态FC状态(分别为模块化连接状态、强连接状态、局 部连接状态和稀疏连接状态),比较HC组、CI组与NCI组的FC动态特征(各状态的时间比例、驻留时间 及各状态间的转换次数)差异,并在两个时间点(基线和3个月随访期)探索CI组与NCI组动态FC状态 的变化。 结果 HC组、CI组和NCI组在基线和随访期各连接状态的时间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基线CI组 和NCI组在稀疏连接状态的驻留时间比HC组更低,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5),但两两比较 的结果均未通过Bonferroni校正;而在随访期,各连接状态的驻留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纵向比 较中,与基线相比,CI组随访期在模块化连接状态的时间比例明显下降(P =0.035),在稀疏连接状 态的时间比例明显上升(P =0.025),在模块化连接状态的驻留时间明显降低(P =0.012);而NCI 组 在两个时间点各连接状态的时间比例和驻留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于转换次数,所有组间的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较对照人群有局部连接状态增多而稀疏连接状态减少的趋势, 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对于有认知障碍的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3个月时模块化连接状态和 稀疏连接状态均较急性期显著恢复;动态功能网络能够客观反映大脑功能的变化。
    双任务步行对缺血性卒中患者步态参数影响的研究
    赵依双, 公维军, 范小伟, 张玉梅
    2021, 16(10):  1006-1010.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1.10.005
    摘要 ( )   PDF (192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双任务步行(dual-task walking,DTW)对缺血性卒中患者步态参数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入组2020年6月-2021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康复科住院的缺血性 卒中患者。选择时钟任务作为DTW中的认知任务,受试者依次完成单任务步行(single-task walking, STW)和DTW。使用Codamotion三维动作捕捉系统采集患者执行任务时步态的运动学参数(膝关节、踝 关节活动范围、最大屈膝角度、最大伸膝角度、最大踝背屈角度、最大踝跖屈角度)和时空参数(步 速、跨步长、跨步时间、跨步速度、步长、步长时间、步频、支撑期百分比),计算时空参数的变异系数。 比较患者进行STW和DTW时上述步态参数的差异。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8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男性20例(71.4%)。患者进行STW和DTW时步态的 运动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时空参数方面,与STW时相比,进行DTW时患者的步速降低 (0.69±0.23 m/s vs 0.80±0.27 m/s,P<0.001)、步长(0.41±0.11 m vs 0.46±0.12 m,P<0.001)和跨 步长缩短(0.85±0.20 m vs 0.95±0.22 m,P<0.001)。在时空参数变异性方面,与STW比较,卒中患 者进行DTW时步长时间变异性[4.47(2.98~7.34)vs 2.58(1.76~4.27),P=0.013]及步频变异性[4.59 (2.78~7.78)vs 2.71(1.84~4.44),P=0.020]增加。 结论 卒中患者在进行DTW时更容易发现步态问题。与STW相比,双任务条件下的步态评估可能是 更有效的卒中康复评估指标,也更适用于卒中后康复训练计划。
    脑脉利颗粒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评价
    李小刚, 杨东东, 胡波, 周成芳, 李文涛, 庄慧魁, 周佩洋, 汪青松, 陈会茹, 宋颖民, 宋冬晶, 崔建忠, 王化刚
    2021, 16(10):  1011-1015.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1.10.006
    摘要 ( )   PDF (195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脑脉利颗粒治疗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2015年5月-2018年3月前瞻性入组13家研究中心神经内科收治的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 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并加用脑脉利颗粒模拟剂治疗20 d,治疗 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脉利颗粒(每次10 g,每天3次)口服,治疗20 d。治疗后30 d、60 d 和90 d随访评估患者的NIHSS和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90 d随访评估mRS,以mRS≤2分为 功能独立。比较两组上述治疗指标的差异,并比较两组90 d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心肌梗死、缺血 性卒中、TI A)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 研究共入组190例患者,排除脱落患者,共187例纳入最终统计分析,其中治疗组93例,对 照组94例。治疗组90 d 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2.54±2.16分 vs 3.84±3.08分,P =0.006),60 d (86.08±17.24分 vs 82.61±16.91分,P =0.031)及90 d BI评分(89.62±13.50分 vs 83.78±17.08分, P =0.004)高于对照组;90 d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50例和42例完成mRS评分,治疗组功能独立率高 于对照组(70.00% vs 45.24%,P =0.016)。研究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脑脉利颗粒能有效减轻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与 残障,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且治疗安全性良好。
    不同性别老年脑出血患者血脂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冯皓, 王鑫, 王文娟, 赵性泉
    2021, 16(10):  1016-1022.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1.10.007
    摘要 ( )   PDF (194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脂水平与不同性别老年脑出血患者90 d临床预后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登记研究——北京地区以病因为基础的 脑出血医疗质量评价与微创手术治疗技术研究(登记号:2011-2004-03),从数据库中筛选2014年12 月-2016年9月连续纳入的经头颅CT确诊为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 的性别、年龄、NIHSS评分、GCS评分、血肿体积、出血部位等临床资料,以及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血 脂水平等实验室检查资料。以90 d mRS>2分定义为预后不良,分别比较男性和女性不同预后患者血 脂水平的差异,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脂水平对不同性别患者发病90 d预后的影响。 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212例脑出血患者,平均年龄73.4±6.5岁,男性126例(59.4%),女性86 例(40.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男性患者中,预后不良组年龄(P =0.038)、入院时NIHSS评 分(P <0.001)、空腹血糖(P =0.014)、HDL-C水平(P =0.010)、血肿体积(P =0.003)及出血破入脑 室患者比例(P =0.015)高于预后良好组,入院时GCS评分(P <0.001)低于预后良好组;在女性患者 中,预后不良组年龄(P =0.031)、入院时NIHSS评分(P <0.001)及血肿体积(P =0.023)高于预后良好 组,入院时GCS评分(P <0.001)、TG(P =0.016)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non-HDL-C)水平(P =0.020)低于预后良好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于男性患者, 高龄(OR 1.119,95%CI 1.027~1.219,P =0.010)、入院时高NIHSS评分(OR 1.373,95%CI 1.188~1.586, P <0.001)和出血破入脑室(OR 3.471,95%CI 1.112~10.832,P =0.032)是90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对于女性患者,入院时高NIHSS评分(OR 1.254,95%CI 1.078~1.459,P =0.003)是90 d预后的独立危 险因素,高水平的non-HDL-C是90 d预后的保护性因素(OR 0.978,95%CI 0.961~0.996,P =0.014)。 结论 血脂水平对老年脑出血患者的临床预后预测价值存在性别差异。高水平的non-HDL-C是老年 女性脑出血患者90 d预后的保护性因素。
    急性缺血性卒中后炎症因子水平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研究
    吴章薇, 张通, 赵军, 张国军, 邵春青
    2021, 16(10):  1023-1028.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1.10.008
    摘要 ( )   PDF (193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后炎症因子水平及其与神经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15年11月-2018年1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轻中度 (NIHSS≤15分)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别在入院时、1周、2周、4周进行白细胞计数 (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s,NEU)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IL-6、TNF-α 等炎症因子的检测,同时进行NIHSS评分;并在发病4周进行mRS评分。根据入组时NIHSS评分,将患者 分为轻型卒中(NIHSS 0~4分)和中型卒中(NIHSS 5~15分)两组,比较两组间发病4周内的炎症因子 水平。分析WBC、NEU和Fib水平与同期NIHSS的相关性,入院时WBC、NEU和Fib水平与后续随访(1周、2 周和4周)时NIHSS以及4周时mRS的相关性。 结果 研究共入组61例患者,轻型卒中组5 0例、中型卒中组11例。入院时中型卒中组W B C [(8.87±2.99)×109/L v s(7.07±2.06)×109/L,P =0.019]、N E U [(6.38±2.77)×109/L v s (4.72±1.66)×109/L,P =0.010]和Fib[3.31(2.74~4.24)g/L vs 2.71(2.36~3.30)g/L,P =0.041] 水平均高于轻型卒中组;发病1周时,中型卒中组WBC([ 8.80±1.47)×109/L vs(6.99±2.32)×109/L, P=0.032]、NEU([ 6.16±1.09)×109/L vs(4.72±2.14)×109/L,P =0.049]和Fib[3.73(2.92~4.39)vs 2.65 (2.25~3.11),P=0.022]水平均高于轻型卒中组;发病2周时,中型卒中组WBC([ 8.40±1.68)×109/L vs(6.89±1.28)×109/L,P=0.012]、NEU([ 5.76±1.46)×109/L vs(4.59±1.12)×109/L,P =0.024]仍 高于轻型卒中组,但两组Fi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4周时两组的WBC、NEU和Fib水平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义。两组各个时间点IL-6、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入院时(r =0.225,P =0.048)、 发病1周时(r =0.413,P =0.005)和发病2周(r =0.382,P =0.034)时NIHSS与Fib水平呈正相关;入院 时(r =0.257,P =0.046)和发病2周时(r =0.396,P =0.027)NIHSS与NEU水平呈正相关;发病2周时 (r =0.451,P =0.011)NIHSS与WBC水平呈正相关。入院时WBC水平与发病2周(r =0.442,P =0.007)和 4周(r =0.518,P =0.011)时的NIHSS呈正相关;入院时NEU水平与发病1周(r =0.268,P =0.048)、2周 (r =0.402,P =0.015)和4周(r =0.431,P =0.040)时的NIHSS评分呈正相关;入院时Fib水平与发病1周 (r =0.318,P =0.023)和2周(r =0.378,P =0.025)时NIHSS呈正相关。 结论 对于轻中度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发病2周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Fib和NEU水平呈 正相关;中型缺血性卒中在发病2周内的WBC、NEU和Fib水平高于轻型缺血性卒中,该差异在发病4周时 逐渐消失。
    急性脑出血继发院内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陈晴晴, 孙金菊, 周雪姣
    2021, 16(10):  1029-1033.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1.10.009
    摘要 ( )   PDF (187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院内继发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5-12月连续收治的住院急性脑 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人口学信息、血管危险因素、用药史、合并疾病、入院时体格检查和 实验室检查、发病时间、出血部位、出血体积等临床数据。根据住院期间患者是否发生消化道出血分 为消化道出血组和无消化道出血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继发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 因素。 结果 共纳入31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其中16例住院期间继发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5.09%。单因 素分析显示,较无消化道出血组,消化道出血组的饮酒比例、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时收缩压、血 糖水平均较高,出血体积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冠心病史(OR 6.63,95%CI 1.36~32.34,P =0.019)、饮酒史(OR 6.61,95%CI 1.45~30.22,P =0.015)、入院时高NIHSS评分(OR 1.15,95%CI 1.07~1.24,P<0.001)、入院时收缩压高(OR 1.03,95%CI 1.00~1.05,P =0.021)是脑出 血患者继发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入院时收缩压高、NIHSS评分高、有饮酒史和冠心病史的急性脑出血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消化 道出血的风险增高。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脑血管反应性的影响
    嵇朋, 屈雪萍, 江利敏, 郭向东, 孙根, 刘松灿, 孟凡超, 李小刚
    2021, 16(10):  1034-1038.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1.10.010
    摘要 ( )   PDF (189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 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脑血管反应性(cerebrovascular reactivity,CVR)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连续入组2017年10月-2020年8月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2周内完善多 导睡眠监测,根据是否合并OSAHS及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将患者分为非 OSAHS组、轻度OSAHS组(AHI 5~15次/小时)和中重度OSAHS组(AHI>15次/小时)。在完成多导睡眠 监测后24 h内对患者进行TCD检查,检测CVR指标包括平静呼吸时、屏气后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 度(Vm),计算屏气指数(breath holding index,BHI)。比较三组间CVR指标的差异,并在中重度OSAHS组 中分析CVR指标与入院时和发病3个月时NIHSS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 共纳入22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男性140例(61.4%),其中非OSAHS组49例,轻度OSAHS 组42例,中重度OSAHS组137例。中重度OSAHS组BMI、高血压比例、3个月时NIHSS评分均高于非OSAHS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重度OSAHS组平静呼吸时Vm低于非OSAHS组(57.4±10.6 cm/s vs 62.1±12.2 cm/s,P =0.010)和轻度OSAHS组(57.4±10.6 cm/s vs 59.6±11.2 cm/s,P =0.007),BHI 低于非OSAHS组 (1.4%±0.6% vs 1.7%±0.7%,P =0.002)和轻度OSAHS组(1.4%±0.6% vs 1.5%±0.6%,P =0.001)。中重 度OSAHS组发病3个月时NIHSS评分与平静呼吸时Vm(r =-0.696,P<0.001)和BHI(r =-0.832,P<0.001) 呈负相关。 结论 伴中重度OSAHS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CVR明显下降,而且CVR的下降可能与急性缺血性卒中 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
    新发孤立脑干梗死患者1年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刘宏顺, 赵凤丽, 戴海琳, 樊帆, 刘丽萍, 米东华, 张长青, 郭力
    2021, 16(10):  1039-1043.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1.10.011
    摘要 ( )   PDF (192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不同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对新发孤立脑干梗死患者1年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通过中国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登记数据,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09年6月连续收治的 新发孤立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以1年患者mRS>2分、卒中复发 或死亡为不良结局事件,将患者分为无不良结局事件组和不良结局事件组。比较两组临床及影像学 特征,分析新发孤立脑干梗死患者1年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最终纳入281例新发孤立脑干梗死患者,中位年龄63(56~72)岁,男性179例(63.7%);不良 结局事件组84例(29.9%),无不良结局事件组197例(70.1%)。两组临床资料比较结果显示,不良结 局事件组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出院时mRS>2分比例及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比例均高于无不良结局 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影像学特征比较结果显示,不良结局事件组Fazekas量表≥3分、脑 干多组穿支动脉受累患者比例高于无不良结局事件组,梗死灶体积大于无不良结局事件组,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梗死灶部位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不良结局事件组梗死灶累计两个部位 (脑桥合并中脑)患者比例高于无不良结局事件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院时mRS>2分 (OR 3.80,95%CI 1.75~8.23,P =0.001)、Fazekas量表≥3分(OR 2.66,95%CI 1.37~5.18,P =0.004)及 脑干多组穿支动脉受累(OR 1.99,95%CI 1.06~3.74,P =0.032)是新发孤立脑干梗死患者1年预后的 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脑干多组穿支动脉受累、出院时患者mRS>2分及Fazekas量表≥3分是新发孤立脑干梗死患者 1年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实践中需注意筛查和控制以上危险因素,以降低患者不良预后风险。
    轻型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双重抗血小板疗效观察
    王聪杰, 李虹, 郑丽, 刘珊, 卢海丽, 陈娜, 张斌, 周衡
    2021, 16(10):  1044-1049.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1.10.012
    摘要 ( )   PDF (193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rt-PA静脉溶栓联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轻型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以2013年12月-2016年12月在石家庄市第一医院连续住院治疗的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 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溶栓+单抗组和溶栓+双抗组。对照组不进行静脉溶栓,长期口服阿 司匹林(100 mg/d)抗血小板治疗;溶栓+单抗组在rt-PA静脉溶栓(0.9 mg/kg,最大剂量90 mg)基 础上长期单用阿司匹林(100 mg/d)抗血小板治疗;溶栓+双抗组在溶栓后单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 (75 mg/d)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双抗治疗21 d后改为阿司匹林长期单抗治疗。随访3个月,有效性指标 为3个月时NIHSS 0~1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95~100分和mRS 0~1分的比例,3个月时缺 血性卒中的复发率;安全性指标为治疗24 h出血转化和症状性出血转化的发生率。另外比较三组间 基线和3个月时血清hs-CRP和IL-6的水平差异。 结果 研究共纳入85例患者,对照组28例,溶栓+单抗组28例,溶栓+双抗组29例,全部患者均完 成3个月随访,无死亡患者。对照组、溶栓+单抗组和溶栓+双抗组3个月随访时NIHSS 0~1分比例分 别为46.43%、78.57%和93.10%,BI 95~100分比例分别为53.57%、82.14%和89.66%,mRS 0~1分 的比例分别为50.00%、82.14%和93.10%,三组上述有效性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显 示,溶栓+双抗组高于溶栓+单抗组和对照组,溶栓+单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 照组、溶栓+单抗组和溶栓+双抗组3个月时缺血性卒中复发率分别为32.14%、7.14%和3.45%,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安全性指标方面,三组均无出血转化事件。对照组、溶栓+单抗组和溶栓+双抗组3 个月时的hs-CRP水平分别为11.92±3.58 mg/L、9.04±2.85 mg/L和6.04±2.65 mg/L,IL-6水平分别为 26.18±4.65 ng/L、16.11±6.93 ng/L和12.84±2.57 ng/L,三组上述炎症因子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其中溶栓+双抗组低于溶栓+单抗组和对照组,溶栓+单抗组低于对照组。 结论 对于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短期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可显著改善患 者神经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降低复发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基于分子对接和网络药理学探讨消栓肠溶胶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机制
    聂玉婷, 温璐璐, 司童, 刘瑶, 高利, 曲淼
    2021, 16(10):  1050-1058.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1.10.013
    摘要 ( )   PDF (286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应用分子对接和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消栓肠溶胶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潜在靶点及信号 通路。 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数据库检索消栓肠溶胶囊的主要活性化合物,并筛选出中药 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借助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 等数据库获取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相关靶标。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药物-化 合物-靶点网络、蛋白互作(protei 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最后对核心靶点进行GO富集、京都基 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借助AutoDock分子 模拟软件进行分子对接。 结果 根据筛选条件得到消栓肠溶胶囊66个活性化合物和218个药物靶点,消栓肠溶胶囊与血管 内皮功能障碍共同靶点基因159个,拓扑分析结果包含5个关键靶点。通过GO分析得出2700个生物过 程,通过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出168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研究结果显示消栓肠溶胶囊化学成分与 关键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 结论 消栓肠溶胶囊可能通过作用于TP53、MAPK1、JUN、Akt1、MAPK8等关键靶点,调控磷脂酰肌 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Akt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 并发症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AGE)与其受体(receptor for AGE,RAGE) 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NF-α信号通路、凋亡、Th17细胞分化、TP53信号通路等,调节血流动力、抗 凋亡、抗炎、保护血管及促进血管新生,从而发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病例讨论
    移动互联网医疗在心力衰竭患者院外管理中的应用初探 —— 1例冠心病患者管理的启示
    赵丹青, 于凯, 冀瑞俊
    2021, 16(10):  1059-1061.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1.10.014
    PDF (170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病例报道2例及文献复习
    张凤, 武希庆, 冯乐燕, 贾玉勤
    2021, 16(10):  1062-1066.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1.10.015
    PDF (195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无效再通的研究进展
    刘颖, 丁晶, 汪昕
    2021, 16(10):  1067-1074.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1.10.016
    摘要 ( )   PDF (169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管内治疗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重要治疗手段。有研究表明,超过40%接受血管内 治疗的患者虽然术后血管造影显示闭塞的颅内动脉已实现再通,但不能获得90 d功能独立,即无效再 通。无效再通严重影响血管内治疗的疗效,近年来逐渐引起临床重视。目前多项研究对无效再通的 相关机制及影响因素展开了探索,旨在寻找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无效再通的发生,为改善血管内治 疗患者的预后提供依据。
    轻型卒中患者的溶栓治疗进展
    闫然, 熊云云, 李子孝
    2021, 16(10):  1075-1081.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1.10.017
    摘要 ( )   PDF (167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轻型卒中的定义及标准目前尚未统一,其是否需要溶栓是卒中领域尚未解决的问题之一。 轻型卒中在卒中患者中的比例较大且有上升趋势,并且增加致残和复发的风险。轻型卒中患者即便在 4.5 h内到达医院也常因症状较轻而未能接受溶栓治疗,而这些未溶栓患者中有29%预后不良。轻型 卒中患者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均存在很大争议,而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卒中是否致残、NIHSS 评分、病因学分型等因素均可影响其预后,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评估溶栓治疗对轻型卒中患者的意义。
    教学园地
    “慕课”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于医疗集团模式下神经内科教学的思考
    叶珊, 宋红松, 樊东升, 李小刚
    2021, 16(10):  1082-1084.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1.10.018
    摘要 ( )   PDF (15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医疗集团模式是近年来大型公立医院发展的一种重要模 式。“慕课”式培训可以有助于解决医疗集团模式下神经内科培训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慕课”由具 有专业特长和带教经验丰富的医师精心准备并录制培训课程,再上传至网络平台,由住院医师根据 自身的时间和临床需求自行学习。“慕课”式培训集中了师资力量,具有形式更灵活、内容更丰富的特 点,是可供临床教学实践探索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