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栾伟, 魏达, 马超, 张华伟, 李铁民, 彭玉涛, 刘长青. 侵入性迷走神经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可行性、疗效与安全性研究[J]. 中国卒中杂志, 2025, 20(9): 1097-1103. |
[2] |
解正绮, 宋晓微. ICAS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斑块特征与发病机制关系研究[J]. 中国卒中杂志, 2025, 20(9): 1104-1112. |
[3] |
柴昌, 胡全忠. 红细胞压积与海拔梯度对中高海拔地区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影响研究[J]. 中国卒中杂志, 2025, 20(9): 1113-1120. |
[4] |
苗连海, 陈继群, 宋诗涛, 杨志勇, 赵辉. 基于GDS-15评价老年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影响因素及其纵向分析[J]. 中国卒中杂志, 2025, 20(9): 1131-1136. |
[5] |
濮月华, 董培, 荆京, 董可辉, 李子孝, 龚浠平. 当急性缺血性卒中遇上“栓子雨”[J]. 中国卒中杂志, 2025, 20(9): 1193-1197. |
[6] |
李欢, 于向明. 急性缺血性卒中DWI-FLAIR不匹配影像学判读研究进展[J]. 中国卒中杂志, 2025, 20(9): 1198-1202. |
[7] |
卢肖, 张玉梅, 陈心雅. 卒中后感觉性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与非语言认知功能的相关性[J]. 中国卒中杂志, 2025, 20(8): 985-991. |
[8] |
刘安利, 薛茜, 杨金水, 苗瑞瑞, 王欢欢. 抽吸取栓与支架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 中国卒中杂志, 2025, 20(8): 992-1005. |
[9] |
李子恒, 刘毅.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中国卒中杂志, 2025, 20(8): 1042-1050. |
[10] |
朱霄宇, 周凡敬, 徐运, 张梅娟. 脑微出血分布模式与缺血性卒中的关联研究进展[J]. 中国卒中杂志, 2025, 20(8): 1051-1057. |
[11] |
熊俞婷, 程爱春, 尹金风, 李子孝, 王春娟, 张静. BMI与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患者院内结局的关系——基于中国卒中中心联盟登记数据库的分析[J]. 中国卒中杂志, 2025, 20(8): 1066-1072. |
[12] |
杨志进, 谭荃丹, 毛凤凯, 李朝晖, 陈晨, 李刚, 杨杰, 林亚鹏. 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早期血压管理研究进展[J]. 中国卒中杂志, 2025, 20(7): 829-839. |
[13] |
王梦蝶, 韩硕, 刘志翔, 谢海. 基于临床特征、SPECT/CT脑灌注显像参数和颈动脉超声斑块特征的多因素模型对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评估[J]. 中国卒中杂志, 2025, 20(7): 851-860. |
[14] |
石艳萍, 罗颜, 朱龙海, 时代, 曹勇军, 石际俊. 茎突综合征与缺血性卒中:罕见但必须重视的病因[J]. 中国卒中杂志, 2025, 20(7): 917-922. |
[15] |
王赟, 米亚儒, 邓荷萍, 张博. 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血清Lp-PLA2、NRG-1与伴高血压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关系[J]. 中国卒中杂志, 2025, 20(6): 718-727. |